113.247.75.* 2017-01-05 11:34:15 |
  導讀:以三峽庫區等為重點,加強水土流失預防和綜合治理。推進主城兩江四岸及三峽庫區消落區、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,加強礦山、水能、林業、濕地、旅游等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和修復,開展煤炭采空區綜合治理。開展污染土壤修復。
  堅持保護優先、自然恢復為主,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,**提升各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,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。
  **節 優化生態空間格局
 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,嚴格控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、生態敏感區的開發強度與規模,引導人口遷移,降低生態壓力。構建以長江、嘉陵江、烏江三大水域和大巴山、大婁山、華鎣山、武陵山四大山脈為骨架,以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為重要支撐,以點狀分布的禁止開發區域為重要組成,以交通廊道、城市綠地為補充的市域生態空間格局。保護好城鎮周邊山水林田園等多元自然開敞空間,**分隔城鎮。
  第二節 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
  加強林地、森林、濕地保護,提升自然保護區、森林公園、濕地公園建設質量和管護水平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,積極防治有害生物。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,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、長江防護林建設、新一輪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,加強人工造林、封山育林,強化退耕還林新造林撫育經營,**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,做好森林防火體系建設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。到2020年,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6%以上。以三峽庫區等為重點,加強水土流失預防和綜合治理。推進主城兩江四岸及三峽庫區消落區、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,加強礦山、水能、林業、濕地、旅游等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和修復,開展煤炭采空區綜合治理。開展污染土壤修復。強化農田生態保護,加大退化農田修復力度。養護和恢復三峽水庫流域天然漁業資源。
  第三節 保障生態安全
  構建氣象、地質、水利、地震、林業等防災減災與生態環境風險應急處置一體的防控體系,加強國土空間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,實現對全市生態環境全覆蓋防控和監管。構建生態保護信息共享平臺,建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區域聯動機制。以三峽庫區為重點,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,綜合采取監測預警、避險搬遷和工程治理等措施,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水庫運行安全。
全文鏈接:http://zhengce.chinabaogao.com/gonggongfuwu/2016/0QR491152016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