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6.226.211.* 2018-07-20 14:24:21 |
孩子犯錯的時候并不是不能批評孩子,但是批評孩子要站在教育的角度。避免出現急躁,過于情緒化的現象。要有耐心的教導孩子,告訴孩子以后應該怎樣做,并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會導致什么后果。這樣才能批評變得**。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面對面的交流、聊天,而為人父母的我們就要通過各種方式和孩子們溝通,比如以朋友的角度和孩子聊天談心,以父母的角度和孩子談親情,以人生導師的角度和孩子說未來,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態,讓他們成為**之人。
1。不要一對一答
父母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避免一問一答的方式,也就是父母提問,孩子回答,這樣的溝通會讓孩子覺得煩躁。
這種公事公辦的態度會讓孩子不想回 答,而且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疏遠,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會遠離,并不利于無距離的溝通交流。
所以家長們要采用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和孩子說話,讓他們自己愿意主 動說起自己的趣事,例如媽媽們可以說:“我猜你今天在幼兒園和朋友折紙了”,這樣的話語會更加的俏皮可愛,也讓孩子樂意和母親說說笑笑。
2。不要一直沉默
很多家長并不經常和孩子溝通,而是沉默著聽孩子說話,例如孩子放學后,會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媽媽說自己在學校的趣事,而爸爸媽媽反而沉默的玩手機,或者是 想事情,只是“嗯”兩聲表示應付。這樣的敷衍行為并不是交流,而是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惹父母煩了,反而越來越減少說話的次數,也就跟著變得沉默。
因此家長們 需要給孩子建立起一個標準的語言環境,讓孩子能夠和自己表達交流,了解孩子的需求;和孩子多說話,平等的溝通,促進孩子和自己的關系增進,也讓孩子能夠開 闊心扉,及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困惑,讓父母幫助著解決難題、開解疑惑,從而讓孩子**成長。
3。不要嚇唬孩子
有的家長會喜歡嚇唬孩子,例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會說壞人來抓你了,有妖怪來了,這樣的話語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,他們會緊張恐懼,甚至影 響睡眠,進而影響身體正常的成長發育。
因為孩子的言語理解能力有限,他們不能知道是不是一個玩笑,他們會認為爸爸媽媽說的話是真的,于是便會產生心理負 擔,所以爸爸媽媽們需要注意溝通方法,不要嚇唬孩子。
以下10點是家長教育孩子過程容易做錯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。**教育家李彥芳指出,如果不對這些行為加以避免,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