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礦介質(zhì)大多以水和懸浮物最為廣泛
一般給礦粒度為75~3毫米。 礦粒的比重可以用稱量法或比重瓶法來測定,前者常用于粗礦粒的比重測定,后者常用于細礦粒的比重測定。 除礦粒的比重外,礦粒的粒度和形狀對重力選礦亦有影響。 礦粒的粒度表示礦粒的外形尺寸。根據(jù)具體情況的不同,常用的粒度表示方法或測定方法有下列幾種: 對大塊礦石,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它的外形尺寸,并以其**值(即長度)或長、寬、 厚的算術(shù)平均值表示該礦粒的粒度,也可以采用由大到小的圓圈測量礦塊的外形尺寸,相似于篩分。
當(dāng)?shù)V塊不能通過圓圈的作為一個粒度,依依次逐級測量。用篩孔由大到小的一套篩子(兩相鄰篩孔之比一般為2或2)對礦粒群進行篩分。砂石生產(chǎn)線設(shè)備若礦粒通過上一個篩子的篩孔尺寸為d,而停留在篩孔為d2的下一個篩子之上,則礦粒群 的粒度為d=(d1+d2)∕2。這個方法稱之為篩分分析法,一般適用于測定大于0.074毫米(即200目)以上的礦粒群。
小于0.074毫米的礦粒,可以根據(jù)礦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,再用一定的公式計算礦粒的 粒度,用這種方法計算的粒度叫做水分析法(水分析法在第二章中講解)也叫重力粒度。更小的礦粒,可以在顯微鏡下直接測量長度和寬度,然后用其平均值表示該礦粒的粒度。 石子生產(chǎn)線重選過程中所用的介質(zhì)以水和懸浮物最為廣泛。它們與重選有關(guān)系的性質(zhì)主要是比重和粘度。水的粘度是由于水流運動時水層間的摩擦所引起的,用粘滯系數(shù)u表示。
資訊來源:
選礦介質(zhì)大多以水和懸浮物最為廣泛